强烈推荐《讲过大家的中国历史》,谈中国文化基因
柏舟 新冠5年 02-10
相信大家都看到封面上的“战战兢兢,如履深渊,如履薄冰”。这句话出自《小旻》,我最早看到这句话是《论语》中,曾子引述的。
曾子有疾,召门弟子曰:“启予足!启予手!《诗》云:‘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’而今而后,吾知免夫!小子!”
这句话不仅是我个人的信条,也是自周以降,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。《讲过大家的中国历史》是台湾杨照先生的一套书。本文仅讨论第二本《文明的基因》的一部分:周的文化精神。四五年过去了,我还是对这部分念念不忘。
周人的地理
夏商周并不是线性排列的,而是并行的。并且在此之前,也有河姆渡、良渚和红山文化。在中国这篇大地上,黄河流域、长江流域各自孕育了不同的文明,但是如此多元的文明最后却形成了高度同构的中华文明。
周人发源于黄土高原的晋南,然后向西迁移至渭水。黄土高原不是一个适宜发展农业的地方,森林覆盖面积有限,降水不充足。不像热带、亚热带区域,光是蔬果的自然收获就能满足人的生存所需。所以为了获取足够的食物,就必须不断试验驯化干旱型谷物。在降水稀少的条件下,周人不断试验改良,掌握了稷、粟、麦的种植技术。所以,周人带有一种黄土高原天然的刻苦。
周人的天
周人的天人观是人要顺从自然,自然才会给你相应的奖励。周人其实高度不信任自然,自然其实没有那么自然,之所以如此强调地发展天和人,就是因为长期的经验使周人无法忽略自然,不得不探讨人于自然的关系。另一方面是对人的能力的认知。黄土高原并没有比人更凶猛的大型动物。通过农业上的试验和劳作,人获得了对自我能力的信心。
所以,人必须遵守天的法则,不遵守天的法则,会让自己陷入活不下去的穷途末路。今天有饭吃,不代表明天有饭吃。即使强大如商人,不遵守天的法则,天命也会转移给弱小的周人。这就是周的忧患人生观。
历史于现实
恕我不能展现原书的万一。我觉得现在就是当年周人代商的复刻。当年,牧野之战周人一天就打败了商军,冒险进击朝歌又取得胜利,周人惊讶、毫无准备地发现自己彻底打败商了。但是,他们并没有信心彻底征服商,于是退回宗周了。但不久就发生了管叔、蔡叔的内乱,周公和召公不得不进行极其漫长的二次东征。但是“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,力不赡也;以德服人者,中心悦而诚服也”,面对一片陌生的、未知的,充满敌意的地方,如何才能建立有效的治理。
当年商人给出的答卷是封建,并且在商人文字、卜筮的基础上做出重大创新。如今,我们面对亚美利加迅速衰退,但是我们的文化、科学技术、治理体系并不能满足全球治理的要求。事实上我总感觉现在的措施就像周厉王一样,进树林打柴、泛舟打鱼都要收钱,防民之口甚于防川,我也不好说什么。如果连国内都治理不好,我们拿什么对抗西方的三板斧:金融、传媒和价值体系、科技和军事?在这里大胆的预测:新的武装殖民,可能不是以血脉为纽带,而是金融或诸如共产主义的价值体系。
总结
其实在我心里,毛主席就是周公一样的大人物,奠定了中华文明今后几千年的基调。表面上看,周人是战战兢兢的忧患观,但它的精神内核是强烈的人文关怀:认可并接受自然规律,就是认为世界并不是围着自己转的,才会真心的尊重别人,同等对待别人。看到太多家人对付小孩,领导对付下属,强干蛮干的,以自我为中心好心办坏事的,心有戚戚。如果大家觉得有趣,我可以谈谈西方的启蒙运动,西方的人文精神。